左手转着笔
右手抠橡皮 脚下踢凳子 眼睛追蝴蝶 这是伴有“多动症”的娃 每次上课的“忙碌”的状态 更有的孩子 不分场合、时间,时刻 都在“搞破坏” 精力过分旺盛 显得“不安定”和就”急躁“ 家长通常在面对孩子这些多动情况时 大多都是通过 口头说教或粗暴制止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家长在说:“你就不能安稳的待会,吃饭坐不住、写作业小动作特别多、上课东张西望,你是有多动症吗?” 看似都是无意间指责抱怨孩子时,说的一句话,没曾想你“说对了”,孩子这些表现就是“多动症”。 说到这,父母们心里又开始隐隐担忧了,我家孩子难道真的是“多动症”?这是一种病吗?有啥影响吗?这该怎么治呢? 别担心,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“多动症”! “真”“假”多动症该如何判断? “单纯好动”的孩子并不一定是“多动症”,那我们家长又该怎么来判断呢? 1、孩子“调皮”是否分场合和时间吗? 真正有“多动症”的孩子,“皮”起来是不分场合和时间的。比如大家都在安静的上课,他会突然没理由的发出怪声。但仅仅是好动宝宝,在严肃的环境里,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自我控制的。
2、孩子能否有目的的做事情吗? 患有“多动症”的孩子注意力非常薄弱,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分心,做事没有任何目的性,也没有“完成”的这个概念,通常虎头蛇尾,有始无终。而普通的孩子,即使再好动,遇到感兴趣的事情,也都基本能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做完。(但孩子的注意力是随着年龄增长的,没办法一来就能专注于某件事情很长时间。对于2、3岁的小宝宝来说,三十分钟左右已经是不错的注意力了。) 3、孩子有特别喜欢的事物吗? 兴趣爱好就是一旦感兴趣某种事物,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能够保持新鲜度。然而,“多动症”孩子通常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,任何事情一会儿就心不在焉了。 4、孩子多动和冲动是否有原因? 正常的孩子,可能会因为环境或情绪,也会变得“调皮”不受控制,比如游乐园里玩疯了,或跟小朋友闹了别扭,可能会有点收不住,这是因为孩子前额皮质还未发育完全,对情绪和行为没办法像大人那样控制得很好(其实,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也控制不好),只要脱离这个环境和情绪就能慢慢平静下来。但“多动症”孩子是不受自我控制的,多数的多动和冲动都是无意识,没有理由的,在任何环境下,都会不受控。 5、孩子能否与小伙伴相处友好吗? “多动症”的孩子社会性关系是会受到影响的,通常没办法跟小朋友好好相处,也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。虽然健康的孩子,也可能会存在没办法跟周围小伙伴相处的情况,但是如果家长能正确引导,通常还是可以逐渐跟小朋友好好相处。但如果孩子一直无法融入,即使孩子排除了多动症,家长也要引起重视。 美国《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》第五版(DSM-V)里面也列举了一些“多动症”的表现,大家也可以对照的看一下:
如果孩子偶尔出现表格里的情况,并不能说明孩子就一定是有“多动症”。 如果孩子出现了上面说的症状,这时候还是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,通过一些问卷评估调查、家长老师的问题反馈、以及排除脑部其他疾病,很严格的综合评估才能确诊。 “吼”和“打”是治不了多动症! 有很多家长都觉得“没什么是打一顿,解决不了的”(一顿不行就两顿)。但想要治疗“多动”,几句吼、一顿打、是绝对解决不了的。 目前在我国,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总体就诊率不到10%。如果孩子总是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“多动症”的行为,且症状持续半年以上,说明真的“生病”了。 小秦今年6岁了,是大人们口中所说的那种“坏孩子”,2年就换了9个幼儿园。在幼儿园里只顾自己对小伙伴发脾气,动不动就攻击其他同学,家长一个接一个地告状,家里人也拿他没办法,只能不停的给他换幼儿园。 患有“多动症”的孩子,在上幼儿园、小学后,在群体生活中、考验学习能力的时候就很容易形成落差,很容易导致“学习差、不合群”的情况。 随着孩子的成长,长期发展很有可能衍生出其它的心理问题、对长大以后的职业道路、情感生活都会产生影响,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,触犯法律。 所以,如果孩子一旦被确诊为“多动症”的话,一定要配合医生做治疗或训练,毕竟这个病跟其他儿科疾病不同,需要儿童、家长、教师、医生四者互相配合。 有些家长抱着侥幸的心理想说“孩子调皮,都是这样的,长大就好了”,回避这个问题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,还可能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