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者是一个10岁的男孩的家长,曾将这样一段话,反复讲给孩子听,并希望借此能让他明白学习的意义。
“孩子,我要求你读书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,你就有成就感。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,不剥夺你的生活,你就有成就和尊严,给你快乐!
——《亲爱的安德烈》龙应台
后来慢慢发现,给孩子讲了很多,但孩子还是没有向我们期望的那样渴望学习。道理他都明白,但仍然不肯学习!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“孩子道理都懂,为什么不肯学习?”这一话题!
“穷”动力VS“嗨”动力
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: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爱与归属的需求、尊重的需求、自我实现需求,并指出人需要动力来实现某些需求。
当下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父母时代有很大不同。过去我们父辈需要靠拼搏来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,教育我们不学习就会:没有出路回家种地,生活窘迫甚至食不饱腹...父辈教育我们的是我们亲眼所见甚至亲身体验。那时,摆脱窘迫的生活,获得生理和安全的满足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,我们学习的动力源于“穷苦”。
而当下的孩子几乎不做任何努力,就可以轻松获得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满足,家长们再用过去的道理教育孩子,显然没有任何刺激效果。
笔者就曾对孩子说过:“不学习提升自己,你以后连吃饭都成问题!”
可孩子却不屑一顾地回了一句:“怎么可能?我从生下来就没见过吃不上饭的人!”
显然,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不在当前孩子的考虑范围,他们迫切需要的是爱与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,一切能让他们感到开心的、快乐的事物才是他们的动力,他们学习的动力源于“嗨”!
事实需要被尊重
作为父母必须要明白:儿童生理、行为、心理发展的特点!大脑是控制我们的中枢,它分为本能脑、情绪脑和理智脑。
本能脑在幼儿期就发育成熟,而理智脑和情绪脑会在孩子成年早期(20-25岁)才能够发育成熟。才能对事物进行成熟的考虑和冷静的决断。
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,用成人的想法和观念讲道理,并不能帮助孩子深切的体会和理解这些道理,哪怕道理讲了千百遍,但孩子依然没有改变。
我们回想一下,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“我为什么要学习?的问题。
是取得好分数后?还是获得表扬后?显然都不是。
相信更多的是在学习累了、考得糟糕、被老师或家长批评的时候!
他(她)真的不知道为什要写作业、为什么要学习吗?不,其实孩子们是知道的。
就像我们成年人有时也会问:“这样的工作还在坚持到底为了什么?”、“这样的班上的有什么劲儿?”
说这话的时候我们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工作么吗?这只是我们表达沮丧、挫败的一种方式,成年人们吐槽完了继续埋头大干!
孩子和我们一样!之所以会问“为什么要学习、为什么作业”,不是因为不知道答案,只是当下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,他们有了一些负面的体验,比如:挫败、压力、沮丧……
又比如,孩子在写作业,父母在客厅看电视、玩手机,偶尔进来监督一下孩子有没有好好写作业。此情此景孩子会不会有情绪呢?父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,是否可以给孩子展现你们坚持学习的一面呢?让孩子看到你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精神。
前面,我们聊到孩子情绪脑和理智脑并未发育成熟,他们情绪调节没有成年人快。因此建议作为家长,不能单从道理层面做工作,真正有帮助的做法是从感受层面做工作!去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当下的情绪!
道理可以讲,但更需在合适的时间和孩子探讨学习的意义,更需要家长的示范和带头作用!
最后,家长还需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,排除患上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”与“心理情绪障碍”的可能